【美式教養觀察:在保護支持與放手間|任恩儀】

美國姊姊的大女兒,今年要大學畢業了,護理主修,這次打疫苗也有去幫忙做志工,小女生是笑容甜美的女孩。已經說了暫時不繼續升學,要直接就業。最近家族正在討論要合送什麼畢業禮物。

養大孩子是勞心勞力又耗財的工作,美國農業部根據聯邦調查資料統計,養育一個出生於2012年的孩子至高中畢業,中產階級的父母平均大概要花25萬美金。台灣的估算資料,依教養方式花費不同,從出生到大學要花200~600萬台幣之間,有人更是說不只不只。

姐夫向來辛勤工作,時機對,事業發展的好。只是當年出社會早,沒唸大學。姊夫曾說過,萬一他中年失業就慘了。畢竟他現在這個領導職,名校商管碩士的學歷只是做為面試的門檻。

姊夫知道學歷的必要,又疼女兒,所以兩個女兒也沒有大學學貸,車子甚至部分雜支,都是由家裡負擔,能這樣當然不算美國中產的常態,畢竟數字相當可觀。

這樣,要全無嬌氣大概不太可能。但他們家的女孩我還是很喜歡。

姪女除了課業和教會生活,還當保姆,努力存錢,一切就是為了大學畢業後能完全獨立而準備。大二暑假,全家照往例去夏威夷度假,但那是父母親幫她們出錢的最後一次,講明了,以後,要來夏威夷,可以,請自己出錢。

當然不是說家裡未來都不會繼續資助幫忙,但這種本來就應該要當成是額外的。

凡人能夠自立,至少努力自立,是好事。人要受尊重,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有更多的話語權,經濟自主是蠻重要的。所謂經濟自主也不只是錢賺多賺少而已,是學習生活在自己可以負擔的能力範圍內,了解自己的狀態。這在年輕時,更是個很重要很好的練習,避免眼高手低,缺乏現實感。

台灣很多父母出於好意一路支援子女。但有時最後卻陷入了悶著頭栽培孩子只注重唸書,而忘了孩子也有學習自立的需求,結果就是高學歷的巨嬰一堆。

然後我也為姪女的順利畢業而高興。

進入護理專修後,她有門必修遇到很瞎的兼課老師,不少人都被意外當掉,她差點要延畢。

說真的,誰不遇到挫折,越想挑戰世界的人,甚至會遇到更多的挫折。但遇到,怎麼處理才是最重要的。有機會處理好,克服挫折很好,而就算無法克服,但因此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挫折也可以是種祝福。

當時姪女是委屈的,申訴甚至很有機會把老師趕走,但姊姊跟她說,不要只糾結在這個上,遇到爛人是事實,但把老師趕跑又怎樣。復仇爽快還是專注在自己的目標,哪個比較重要?

姊姊建議她趕快想怎樣踏實地確定可以在當年度把學分修到比較實際。但是姊姊也沒有過多的干預,只是讓她自己決定。

但就是這樣點一下,姪女後來自己查資料,暑假打工還到別的學校完成暑修,辛苦但就是確定過關了,隔年順利的銜接課程。

真的,養育孩子,在適時幫助與放手的中間,有太多對自己為人母親的提醒。

發表留言

有心人事

用心理學破解生活中的大小事

菜鳥教授週記

Taiwanese Professor in US: Weekly Memo

松露玫瑰 :: 痞客邦 PIXNET ::

Everything about N1 in the field

N1's field notes

Everything about N1 in the field